每天靠墙蹲一蹲,只要十几分钟,好处很多!
每天靠墙蹲一蹲,每天只要十几分钟,靠墙好处很多!蹲蹲天水市某某路桥科技制造厂
2025-07-10 15:15:06 来源: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作者:张令旗 责任编辑:张令旗 2025年07月10日 15:15 来源: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:
不少人常感叹自己没时间运动。只分钟好但其实只要身边有堵墙,处多花费几分钟,每天或十几分钟,靠墙就可以做一次运动,蹲蹲而且还是只分钟好有益血压健康的有效运动之一。
01
靠墙蹲一蹲
降压效果最好的处多运动之一
靠墙静蹲、平板支撑、每天天水市某某路桥科技制造厂臀桥、靠墙扎马步、蹲蹲踮脚尖……都属于等长运动,只分钟好也称为静态运动,处多是指肌肉收缩,而肌肉长度不改变,不产生关节运动。
2023年,《英国运动医学杂志》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,“等长运动”(平板支撑、扎马步、靠墙静蹲)是降血压的最佳运动选择。
研究人员对1.5万余人进行了270项随机对照试验,分析发现:在降压效果方面,等长运动显著优于传统的有氧运动(跑步、走路)、高强度间歇训练(波比跳、跳绳)和抗阻训练(撸铁、俯卧撑)。平均来看——
等长训练(扎马步、靠墙静蹲、平板支撑),能降压8.24/4毫米汞柱;
抗阻训练(俯卧撑、深蹲、举重等),能降压4.55/3.04毫米汞柱;
有氧运动(骑车、步行、跑步等),能降压4.49/2.53毫米汞柱;
高强度间歇训练(波比跳、跳绳)能降压4.08/2.5毫米汞柱;
有氧运动联合动态抗阻训练,能降压6.04/2.54毫米汞柱。
从降压效果来看,靠墙蹲可能是最有效的等长运动,可使血压降低11.41/5.09毫米汞柱。
02
不仅有助降血压
每天蹲一蹲好处很多
“蹲”能减少脂肪堆积,对大腿、小腿、腰腹等肌群都有锻炼作用。正确的蹲姿对健康有很多好处。
- 降低久坐危害
久坐后做下蹲动作可活动关节、帮助腰部肌肉放松,提高平衡能力。
图片
- 有益心脏健康
人在下蹲的时候,心肺血流量相对充沛,可缓解动脉硬化、降低血脂,还可减少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率;下蹲还能加大胸腔和肺的活动范围,从而改善心肺功能。
- 有助减肥塑形
下蹲运动可消耗脂肪,它是一项很好的减肥方式,特别是腰、臀部、腹部、 腿部。有针对性地做下蹲锻炼,可增强膝关节稳定性和下肢肌肉力量,进而促进速度、爆发力、耐力的提升,同时给大腿和臀部塑形。
- 帮助润滑关节
蹲姿通过下肢有规律地折叠,可以帮助锻炼关节周围组织。
03
如何正确靠墙静蹲?
靠墙静蹲时,应当背靠墙双腿呈90度向下滑到坐姿,核心肌肉绷紧。如果觉得动作难度过大,试试降阶锻炼法:大腿与小腿夹角可保持在90—120度之间。注意两脚分开与肩宽,脚尖正向前,不要“外八字”或者“内八字”。从上往下看,脚尖与膝盖要在一条直线上。
靠墙静蹲可以每天做3—5组,每次1—3分钟(循序渐进),或者按照自己的情况。一般靠墙静蹲到大腿发酸即可,量力而为。如果静蹲时或静蹲后出现膝关节前方疼痛,那就不适合继续做这个动作了。
本文来源: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(ID:cctvnewscenter)综合健康时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健康·生活频道
(责任编辑:休闲)
- 中东,一个重大转折点要来了
- 今年5至7月 日本近6万人中暑送医
- 英国南部一直升机坠毁 致3死1伤
- 天天治脑梗的医生,自己也得了脑梗!他说一个原因被很多人忽略了
- 千万不要拍!近期“飞行的硫酸”活跃,有人差点“毁容”
- 国航伦敦飞北京航班因故障备降俄罗斯,航司通报
- 台风“剑鱼”来袭 直击十二级风圈里的三亚
- 向华强前妻居然是李小龙情人,离婚后向太一个月支付10万抚养费
- 伊朗欲迁都,是否距离以色列更近?
- 国航伦敦飞北京航班因故障备降俄罗斯,航司通报
- 以总理称对加沙医院遭以军袭击深感遗憾 已展开调查
- 羞辱、黄腔、性骚扰,被直播公司围猎的未成年人
- 以军方称空军、海军和地面部队都在加沙地带开展行动
- 多地细化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
- 中方要求美方:不见不该见的人!
- 一剑霜寒十四州 生子当如胡金秋
- 特朗普称尚未讨论对乌安全保障细节
- 中国侨联与北京市侨联赴俄罗斯开展“亲情中华·中医暖侨”海外服务活动
- 星火成炬|青年强则国强
- 吴岱融一改往日形象,被指撞样汤镇业,自爆连日断食惹网民担心
- 泰柬边境冲突升级 泰国军方强烈谴责柬军袭击平民 views+
- 中央巡视组刚进驻,赵忠发被查 views+
- 通风报信帮朋友出逃境外,国安部披露一起泄密案件 views+
- 乌军前线使用的“星链”系统停止正常运行 views+
- 柬埔寨国防部:边境冲突已造成13名柬埔寨人死亡 views+
- 特朗普和鲍威尔面对面争论翻修成本 views+
-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特斯拉涨超3% views+
- 北京市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views+
- 甲醛超标可致癌!家里这些东西尽量别留 views+
- 从“软得像面条”到清晰可辨:考古人这样抢救简牍 views+